技术文章

Technical articles

当前位置:首页技术文章单人净化工作台操作与维护规范优化方案

单人净化工作台操作与维护规范优化方案

更新时间:2025-08-22点击次数:40
  一、操作规范优化
  预运行检查标准化
  每日实验前启动设备,运行10-15分钟,通过风速仪检测工作区风速(应保持在0.3-0.6m/s),确认紫外灯、照明灯及报警系统功能正常。
  检查台面、侧壁及排风口无杂物堆积,避免气流受阻导致洁净度下降。
  实验流程规范化
  物品摆放:实验器材按“洁净度从高到低”原则分区放置,避免交叉污染。例如,将培养皿、移液器等直接接触样品的工具置于内层,试剂瓶置于外层。
  操作动作:手臂缓慢进出工作区,减少湍流;操作时佩戴无粉乳胶手套,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台面。
  紫外消毒:实验结束后开启紫外灯30分钟,关闭前确认人员已撤离,防止紫外线灼伤。
  应急处理机制
  若实验中突发过滤器破损或风速异常,立即停止操作,关闭设备并悬挂“禁止使用”标识,联系专业人员检修。
  发生液体泼溅时,用75%酒精擦拭台面,静置10分钟后重新开启风机,确保残留污染物被排出。
  二、维护规范优化
  日常清洁
  每日实验后用纯化水擦拭台面,每周用75%酒精消毒一次,重点清理排水槽、接缝处等卫生死角。
  每月检查紫外灯管累计使用时间(建议≤2000小时),及时更换老化灯管。
  定期维护
  每季度由专业人员检测高效过滤器压差,若压差上升≥初始值20%,需更换过滤器。
  每半年校准风速传感器,确保显示值与实际值误差≤5%。
  记录与追溯
  建立设备维护档案,记录每次清洁、检修及更换部件的时间、人员及结果,便于追踪设备状态。
  定期导出紫外灯使用时长、风速数据等运行日志,分析设备性能衰减趋势。